军长怕死叛变,副排长带战士突围,后来军长成农民副排长结局如何
前言
“那一仗打得很是惨烈,倪家垣那边尸横遍野...烈士的遗体都掩埋在虎头山下。”
这是一位目睹了王文驿战役的村民。
在此次战役带领战士突围的副排长,却在建国后成为了开国少将,而军长却成为一名乡村基层干部。
那么,当年的王文驿战役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副排长又是如何成为开国少将的呢?
成立红十七军
1927年,由共产党、国民党共同领导的大革命队伍,在北伐战争中越挫越勇、日益强大,蒋介石独裁的军事野心蠢蠢欲动,已经决心要清除共产党,保证国民党的集中政权。在秘密进行了反共策划后,先后和汪精卫开始了所谓的“剿匪”行动,
对于国民党的清剿行动,共产党先后发起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同年10月,共产党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创建工农红军,组织农会发动土地革命,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革命道路。
1931年,根据毛主席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我党在各革命根据地发动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依靠着贫农、中农等展开消灭地主阶级,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使广大的雇农翻身,生活得到保障,为了保卫胜利的果实,他们纷纷加入了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革命事业中,仅半年的时间参加红军的翻身农民就达到了三万多人。
1933年,我党在鄂东南地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行动的胜利,上级决定将湘、鄂、赣三个军区的独立师与赣北独立师河北指挥部合编为红十七军,并在湖北通山横石潭正式宣告成立,红十七军共约5000余人,由张涛任军长、方步舟任政委、叶金波任副政委、参谋长等,主要在鄂东南地区作战。
1934年1月,国民党调动数十万大军,对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的“围剿”行动,并委派郭汝栋为鄂东南的“剿匪”总司令,主要对红十七军进行围堵“清剿”。当时,红十七军无论是人数还是补给都和国民党悬殊巨大。
红十七军军长张涛决定先暂避锋芒,分出一小队兵力绕道瑞昌诱导敌军路线,而剩余的主力军趁机进入鄂南,出其不意地拿下了燕厦。红军士气大胜一鼓作气又先后占领了木石港、南浔等地。
木石港位置很特殊,处在鄂南与赣西北的交通要道上,红军占领此地后不仅扩大了红军势力范围,更是缓解了中央管理政权地区的压力。郭汝栋在得知木石港被红军占领后,恼怒交加,当即便命令鄂东南顽军去追击红军,要求将红十七军一举消灭。
红十七军虽然人数不多,但是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都不是国民党顽军可比拟的。为防止敌军看出我军的意图,红军先是假意围攻通山县,国民党大惊失色,连忙增调军队回通山县防守。
但其实红军早已会南下转移大幕山,国民党得到消息后,立即调派军队前去大幕山围剿,国民党进入大幕山后才发现,张涛早已率领红十七军转回木石港,如此几次后国民党顽军便有些沉不住气了。
1934年1月中旬,当疲惫不堪的国民党顽军深入木石港后,红军没有再与他们打游击,而是集中兵力发动进攻,国民党猝不及防之下仓皇应战,终不敌我军,被歼敌一千余人,缴获数百支枪械和大量的军用物资,让刚成立不久的红十七军心潮澎湃、斗志昂然!
疏忽大意轻敌
自红十七军成立后,在各大战役中战绩斐然,并一路喊着“打回龙港过年”的口号,先后收复龙港、燕厦、木石港等政区、占领南浔路,不断向东南挺进。
对于红十七军日渐强盛,使蒋介石越发忌惮,木石港之战后,蒋介石气急败坏地颁布了《剿匪区内文武官佐士兵惩奖条例》,承诺如果有人生擒“共匪”唐在刚、陈毅、张涛、叶金波等人将奖励五万元,献首级的奖励两万元。
虽然木石港之战我军大获全胜,却并没有改变红十七军被动作战的局面,中共鄂东南道委经过商议后决定让红十七军向南转移到瑞昌、武宁一带,避免遭到敌军的反扑。但此前的多次胜利使红十七军主要领导丧失理智,骄傲自大地认为敌军根本不足为惧。
在木石港胜利后,红十七军军长张涛没有在第一时间下达乘胜追击的指令,更没有按照鄂东南道委的指示瑞昌、武宁转移,反而盲目坚持众士兵原地休整,并且在此停留了整整七日。给了国民党反扑的机会,鄂东南“剿匪”总司令郭汝栋紧急调动了6个的旅的兵力,前往木石港对红十七军进行围剿行动。
当红十七军发现全军已被国民党围住时,再想南下武宁已然是不可能了,红十七军只好向北突围,当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红军一路向北,终于在除夕夜时到达了王文驿地区。却没想到,在此遭遇了敌军的重兵伏击,当时红十七军的大部分兵力沿着倪家垣一路突围,和敌军打了一天一夜伤亡惨重,见此情形张涛、叶剑波决定分散突围,王义勋带领机枪连部分同志突围成功,而张涛、叶剑波等人在我军战士的掩护下逃出升天,剩余的大部分战士均壮烈牺牲。
据王文驿村里的老人回忆说:“那一仗打得很是惨烈,倪家垣那边尸横遍野,在国民党撤退后,村民悄悄把烈士遗体和红军伤员,移到三槐寺旁的虎头山下。因为烈士遗体太多,村民找来木板搬运几次,才给转移完,最后烈士遗体,都掩埋在虎头山下。”
当时的惨烈我们无法想象,但此役之后红十七军最终只剩下600余人。
王文驿战役失利后,红十七军军长张涛被撤职,参谋长叶金波等人也停职反省,等待接受审查。
被撤职的张涛,不知道自己会得到怎么样的处置,终日战战兢兢,恰逢叶金波因特殊原因被处决,导致他更加惶恐不安,恐惧之下偷偷离开了红军的队伍,后加入国民党地方的抗日部队做了个营长。
原红十七军政委方步舟,在后来的大幕山之战时,因为错判形式自行撤出战役,革命信念不坚定,最终转投国民党。
1934年2月,红十七军被撤销番号,王义勋与突围的机枪连同志,集体编入了红十六师的46团中,王义勋任五连指导员。
红十七军的失利使红军元气大伤,我党的政区更是被国民党分割包围,随着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行动失败,党中央商议决定将主力军进行占领转移,以此来摆脱国民党的围堵追杀,自此开启了红军的长征之路。
从农民到开国少将
王义勋生于1910年,原名王义顺,湖北省益昌村的农民家庭,自幼家境困难,从小没读过书,当时村子里结婚都比较早,王义勋也顺从父母的要求,在18岁时就已结婚生子。
1922时,大批加入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利用假期或受到党组织的派遣,纷纷返回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家乡建设革命组织,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阳新县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开始了土地革命的战斗。
1928年5月,在我党八七会议过后,各地正式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土地革命运动。阳新县在县委领导下,阳新县各地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正式打响,战火迅速蔓延,王义勋所在的村子也没幸免。
王义勋家隔壁的院子里,突然住进了几位陌生男子,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躲避国民党追捕的革命战士。在此居住期间,几位男子找王义勋帮忙时,都是“大胡子”出面和王义勋沟通,向王义勋打听外面的情况,也会让他帮忙买补品。
王义勋经常往隔壁院子里跑,说说村子里的情况和打听到其他地方的革命消息。“大胡子”经常和王义勋聊革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王义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有了参加革命的想法,在国民党来搜查益昌村时,心潮澎湃的王义勋和另一位村民王义和跟着“大胡子”一起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王义勋和王义和在翻越父子山抵达阳新县后,在此地进行了一年多的地方武装斗争,更因为英勇的战绩而闻名遐迩,被敌军恨之入骨。随着地方武装势力的局势得越来越艰难,龙港作为鄂东南最早的红色区域,已经建立了各级的苏维埃政权,王义勋决定动身前往加入共产党正规军。
1931年,王义勋正式加入共产党,在随独立师3师作战时,同乡的王义和在一次战役中不幸牺牲。而王义勋始终跟随部队与国民党斗争,先后经历五次反“围剿”行动,也是在第四次反“围剿”行动成功后,独立师3师与其他独立师合编为红十七军。
木石港之战后,王义勋被编入红十六师,在南方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战斗,当时战斗环境艰难,无数红军遭到国民党的残害,红军队伍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击,基本都躲藏在当地的溶洞里,那些溶洞很深很大,有着大量的蝙蝠,易守难攻,敌军不敢深入。
1937年,国民党决定放下内战,与共产党一同拉起抗日的统一战线。大批的红军战士得以重见天日,王义勋也被编入新四军,成为了一团副营长,投身到抗日战争中。
新中国成立后,王义勋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及装甲兵副政治委员等职务;原红十七军军长张涛在建国后回到老家湖南,在当地乡村做基层干部,虽然多次申请入党,都因当年的错误而未能如愿;而原红十七军的政委方步舟,在投靠国民党后积极参与抗日,在解放战争时期,主动向解放军投诚,最终回归共产党。
张涛、方步舟、王义勋三人均出自红十七军,然而因为革命信念的不同,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王义勋因为早年家贫,没读过书,18岁接触到革命理念和马克思主义后,便觉醒了革命精神,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自1928年起,先后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勋章。
正是因为有这些革命烈士们抛洒热血,才换来如今国家的太平盛世,向所有在王文驿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们致敬,向革命道路中所有英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