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印闲生
来源:江宁知府(ID:jiangningzhifu2020)
之前特朗普给出50天的停火期限后,俄罗斯那里不讨好,欧洲和乌克兰那里也不讨好。7月28日,在苏格兰访问的特朗普收回了“50天”的期限,改称给予普京“10到12天”时间来停止在乌克兰的战争,否则将实施高额关税、次级制裁(针对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国家)和“武装乌克兰”计划。“我们看不到任何进展,没有理由等待。我对普京总统感到失望,我不再那么有兴趣(跟他)谈话了,我爱俄罗斯人民,不想对俄罗斯那样做,但普京必须达成协议,太多人正在死去……”对于美国立场的变化,乌克兰方面迅速表达了支持,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称“普京只懂实力”,并强调俄罗斯近期加大了对乌全境的空袭力度。俄罗斯一方则照例由梅德韦杰夫出来回应,他在社交媒体上警告特朗普不要与俄罗斯玩最后通牒游戏——“俄罗斯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每一个新的最后通牒都是威胁,也是走向战争的一步。(特朗普的通牒)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而是与他们国家内部的战争(指美国国内对是否援乌的分歧),不要走拜登的老路!”说来滑稽,梅德韦杰夫曾被认为是非常亲西方的一位总统,与奥巴马关系尤其好。2010年梅德韦杰夫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迄今为止俄总统最后一次访美,此后普京曾于2015年出席过联大会议并与奥巴马见面,但不涉及对美国访问。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普京的出访主要是在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进行(伊朗、沙特和阿联酋为三个例外),最远一次去了越南。“特别军事行动”关乎俄罗斯国本,克里姆林宫早就是骑虎难下,根本不可能因为一句最后通牒而让步。现实层面讲,俄军目前在战场上确实也占据着优势,在没有拿到额外好处的情况下答应停火可能性很低。实际上,特朗普之所以把“50天”缩减为“10至12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线乌军压力太大,乌克兰已经等不起了,美国和欧盟必须得有立竿见影的大规模军事支持。库尔斯克反攻是乌克兰2024年的得意之笔,截至目前,俄军已基本收复库尔斯克州被占区(边境个别据点仍有乌军活动),并在毗邻的乌克兰苏梅州境内占领了数百平方公里的缓冲区。2022年秋季的哈尔科夫反攻是坚定西方援乌信心的关键一战,当时乌军收复了库皮扬斯克、伊久姆、红利曼三座重要城市。目前战火又烧到了库皮扬斯克和红利曼附近,俄军似乎有重夺这两座城市的意图。如下图所示,一条条的紫红色线段是2023年乌克兰发起反攻前俄军修建的战壕工事,基本处于当时实控线俄方一侧附近,从中我们能看出俄军过去两年还是向前推进了不少距离。库皮扬斯克(Kupyansk)和红利曼(Lyman)附近已重燃战火,图中圆圈表示俄军活跃的战线。乌控区在北顿涅茨克州方向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当中有四座连成一线的城市,自北向南依次为斯拉夫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德鲁士科夫卡和康斯坦丁诺夫卡。这几座城市即大名鼎鼎的“乌东堡垒群”,是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经营时间最长,也是最坚固的防线。目前俄军已从三个方向包围了“乌东堡垒群”最南端的康斯坦丁诺夫卡,给乌方带来巨大压力。酝酿许久的红军城战役已经正式打响,如下图所示,当中被三面包围的城市即红军城,橙色为俄军最新占领的区域。红军城是多条铁路、公路交汇处,曾充当顿涅茨克乌军的后勤补给枢纽,也是南顿涅茨克地区乌方目前实际控制的最大城市。自2023年乌军夏季攻势失败以来,扎波罗热方向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俄乌双方达成了某种停火默契。近期随着俄本土经马里乌波尔、别尔江斯克、梅利托波尔的铁路线修通,该方向俄军的后勤状况似乎得到改善,开始变得活跃起来。扎波罗热是乌克兰第六大城市,位于第聂伯河畔,二战期间曾是大名鼎鼎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驻地,目前俄军距扎波罗热城区直线距离仅剩20公里。近期传出乌克兰开始启动构筑“第聂伯河防线”的消息,这意味着俄乌战争有进一步升级的迹象。历史上,每当俄罗斯与欧洲发生正面对抗时,乌克兰就成为必争之地,其结果便是在第聂伯河两岸展开“拉锯战”。可以这样讲,欧洲人对于俄乌战争的“心理防线”就是第聂伯河。第聂伯河是欧洲主要的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俄罗斯斯摩棱斯克附近的瓦尔代山,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流入黑海。它长约2200公里,是欧洲第四长的河流,仅次于伏尔加河(俄国境内)、多瑙河(东西流向,不构成俄欧之间的地理屏障)和乌拉尔河(俄国-中亚),将现在的乌克兰划分为左右两岸区域。之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斯塔默等人均发出过向乌克兰派兵的言论,按照军事专家们的预测,最可能的场景就是将一定数量的欧洲军队部署到第聂伯河右岸,巩固这一天险防线,以应对“最恶劣的场景”。乌克兰地图。德军当年曾围绕第聂伯河建造了复杂的防御系统,被称为“东方长城”,希特勒要求德军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该防线。二战时期,乌克兰领土上曾发生过两次著名的大会战,都是围绕第聂伯河展开,且获胜的一方迅速取得压倒性战局优势。第一次是1941年秋季的基辅会战,苏军层层设防,结果六十余万大军遭到围歼,随后德军直扑莫斯科。第二次发生在1943年下半年,苏军继库尔斯克会战获胜后在第聂伯河自东向西全线进攻,苏德双方投入近四百万兵力,苏军经过五个月的激战彻底击溃德军。跨越第聂伯河之后,苏军旋即横扫乌克兰西部,迅速解放苏联全境,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43年3月10日,希特勒飞到南方集团军群位于扎波罗热的总部,陆军元帅曼施坦因赴机场迎接。最后,聊聊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中心主任达巍教授近日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俄乌战争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欧关系里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战争拖得越久,解决中欧之间根本性紧张关系就越困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明确表示“寻求战争解决方案是中欧关系实现拐点的前提之一”。在目前欧盟的对华外交框架里,贸易与安全是并列的,欧盟要求中方利用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来结束这场战争。不过达巍认为,中国不太可能在解决俄乌冲突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理论上讲,中国完全有能力将俄罗斯带到谈判桌前,但北京不愿意向莫斯科施压,并要求其做出重大让步。因为这样将对中俄关系造成严重损伤,与乌克兰乃至欧盟相比,俄罗斯在中国整体外交政策战略中仍然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达巍认为,俄乌战争爆发时,中国战略界将其视为一场重大但遥远的冲突,没有掌握冲突对欧洲影响的全部程度。随着过去几年中美、中欧关系的倒退,中国对于支持美欧在战争中的立场而牺牲与俄罗斯的关系几乎没有兴趣,即便这样做有助于缓和同欧洲的紧张关系。在中方来看,最应该纠正的是欧美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角色的误解。中方其实很大程度上响应了欧美的关切,尽可能控制了军民两用产品出口,事实上,2024年起中俄双边贸易增长便停滞不前,2025年上半年甚至同比下降9.1%。俄唯一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将被封存。由于战争产生的巨大消耗,俄罗斯的海空军装备已基本停止更新;俄国经济在经历过短暂的“国防工业驱动增长”后,目前也处于衰退边缘。从长远看,俄乌战争的最终结果确实也会影响未来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如果以对俄罗斯不利的局面结束,东欧和高加索地区的一些国家可能会进一步转向欧盟和土耳其,中亚国家也可能会采取更平衡的外交政策。而如果战争以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式结束,莫斯科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可能会收紧。“这场战争与中国的意愿相反,没有人从它的结果中受益。但即便如此,在战争结束之前,任何人都不太可能扭转方向。”